“以前總覺得勞模離我們很遠,今天能在現場面對面地聆聽他們的報告,很受教育,勞模們的事跡十分感人,他們和我們的身份一樣,都是農民,但他們在農村這片熱土上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耕耘,通過勤勞致富,國家的繁榮昌盛需要這樣的正能量,農村的脫貧致富需要這樣的精神動力,勞模事跡和精神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痹谡龑幙h縣委禮堂,聽完勞模宣講報告后,正寧縣榆林子鎮石家村村民尤萬民深受感動。
5月12日上午,由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總工會聯合以“弘揚勞模精神,鼓勵勤勞致富,在雙聯精準扶貧中建功立業”為主題,組織全國和省級勞模開展的勞模事跡宣講團來到正寧縣宣講,包括定西市通渭縣襄南鄉東坪村農民孫愛紅在內的4名全國勞模和省級勞模齊聚正寧縣縣委禮堂,用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向正寧縣,縣直一、二級部門及省市駐正寧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正寧縣94個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及群眾代表420多人講述了勞動創造幸福的事跡。勞模們敬業奉獻和勇于創新的優秀品格,以及他們致富不忘帶動更多的群眾脫貧的感人事跡,贏得了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在當天的宣講會上,第一個上臺宣講的是全國勞模、天水市秦安縣綠康林果科技示范中心主任靳志強,作為土生土長的果樹農民技師,靳志強從事林果生產30多年來,創辦縣綠康林果科技示范中心,精心選育優系品種40余個,帶頭發展林果產業,進行果樹栽培和蘋果、桃新品種引進示范推廣,帶動50余戶林果經營能手承包荒蕪土地2000畝,栽植果樹12萬余株。同時,靳志強還建立秦安縣柴家山農村實用人才實訓基地,開展林果人才培訓,無償提供苗木、接穗及建園等各項技術,每年舉辦培訓班10多期,培訓技術人員500多人(次)。當靳志強講述自己的經歷時,臺下的干部、群眾們都仔細聆聽,不少人還陷入了思考。
“我是農民,農民要吃飯、要致富,土地就是命根子,除了家庭,地里的莊稼是我的全部。平時,我離開我的包谷地超過兩三天,就會心神不安、睡不著、吃不香……”當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種糧大戶”的孫愛紅講述自己的經歷時,臺下的聽眾們都仔細聆聽。孫愛紅這個今年已38歲的通渭縣襄南鄉東坪村農民,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緊跟強農惠農政策,從2009年租賃村里閑置的80畝土地種全膜玉米開始,他認真學習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不斷采用新技術,用機械化耕作收獲,使得糧食生產獲得了更高的產量,靠種植走上了一條致富之路。他積極引進優良品種,不斷擴大種植面積,2012年租賃土地600畝,當年純收入達到13萬元,2013年租賃土地800畝,種植中藥材防風600畝、全膜玉米200畝,當年純收入達22萬元。2014年,在租賃的500畝土地上種植中藥材防風和全膜玉米,種植玉米1500畝,種植中藥材300畝。2015年租賃1000畝,種藥400畝,玉米600畝。他成立了通渭縣愛紅農牧專業合作社,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和種地“狀元”。2013年被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授予農技推廣獎,2013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種糧大戶”。孫愛紅的事跡讓不少人還陷入了思考。
“我覺得每一個勞模的背后都有一個自身努力奮斗、拼搏進取的心路歷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當前,農民脫貧致富,建設幸福美麗新農村更離不開這樣的勞模精神!被剜l創業的正寧縣宮河鎮南堡子村村主任王清芳充滿了感嘆。他說,目前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像孫愛紅這樣的農民,正是有了他們的大膽實踐和堅持,才讓我們鄉村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
“當前,在農村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勞模們給我們來傳經送寶,為我們脫貧致富鼓勁加油,作為一名村干部,我要帶頭學習勞模精神,以勞模為榜樣,學習他們奮勇爭先、苦干實干的進取意識,學習他們以大局為重、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立足自身實際,在建設美麗鄉村中發揮最大力量!闭龑幙h周家鎮蘆堡村村主任一邊聽勞模們的宣講,一邊記錄著,他說,蘆堡村人多地少,全村482戶2628口人,其中住在坡溝里的88戶還沒有脫貧。近年來,村上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改善種植結構,大面積地發展蘋果產業,縣上還派專業農業技術人員為村民教授新型農業技術,使一大批村民富裕了起來,一座座嶄新的小洋樓也拔地而起,村社道路也得到了硬化,村里還建起了文化廣場,今年還計劃將住在山溝里的22戶搬遷移居到塬上,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雖然離全面脫貧和小康還有很大一點距離,但是只要有像勞模們一樣的苦干實干精神,就一定能實現脫貧奔小康的目標。
上篇:
下篇:
主辦單位:甘肅省總工會 版權所有copyright www.betacra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東郊巷26號 郵編:730000 隴ICP備16000114號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
建議使用IE瀏覽器,IE8~IE10版本1280*768分辨率,16位以上顏色